二、详细说明 (一)、培养要求 一)培养规格 要求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知识和能力: 1、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文化素质:具备较为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和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 (3)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具备求实创新的意识,善于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4)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具备良好人际交往意识和心理素质。 2、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备哲学、社会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专业知识:系统、扎实地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掌握教师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3、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备独立获取书本及社会知识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编辑文档以及查阅文献; 掌握一门外语, 能查阅本专业的英文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了解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能运用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开展自主创新创业活动。 (3)传授知识的能力:掌握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互动能力。 (4)教育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教育能力。掌握教学测量与评价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二)培养规格结构要求 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
职业岗位描述 |
职业岗位对应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
主要链接课程 |
可在中学基础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工作、在事业单位、行政机构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在农林牧副渔等相关企业或组织从事科学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I、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 Ⅰ、形势与政策 Ⅱ、形势与政策 Ⅲ、形势与政策 Ⅳ、 |
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
入学教育、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大学体育 Ⅰ、大学体育 Ⅱ、大学体育 Ⅲ、大学体育 Ⅳ、大学英语(A)I、大学英语(A)Ⅱ、大学英语(A)Ⅲ、大学语文、人文、社会、艺术、理工类公共任选课程 |
系统掌握与生物科学专业相关的化学、生物、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
高等数学(D)、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统计学、微生物及免疫学 |
系统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生物及化学基础实验操作技能 |
植物学、动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及免疫学、遗传学、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
熟悉与生物学科拓展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能适应生物科学及专业发展需要 |
食用菌栽培技术、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动物行为学、昆虫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进化生物学、生命科学发展史、发育生物学、生物学综合实验、生物专业英语、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生命科学与技术前沿专题、自然学堂活动课设计及实践、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学生物科技辅导实践、中学生物教具制作实践、学校问题研讨、教师资格笔试与面试实训、 |
熟悉教学相关技能,掌握教学技巧,培养能适宜中学基础教育相关的知识与能力。 |
教育学基础、普通话与教师口语、现代教育技术、简笔画与书写技能、教育心理学、教育综合知识能力、中学生物教学论、教学技能训练(一)(微格教学)、教学技能训练(二)(见习、试讲及说课)、中学生物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
培养生物野外调查与学习与工作适应能力 |
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动物学野外实习、植物学野外实习、社会实践 |
(二)、专业主干课程 动物学(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11103 课程名称:动物学 (一) 课程英文名称:Animal Biology I 课程类别: 专业主干课 课程学分(学时):48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动物学(一)”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实验,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它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进化及其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掌握主要无脊椎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理解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分类的基本特征,了解无脊椎动物的生态、发育、进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等;并掌握无脊椎动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今后从事动物学特别是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教材: 《普通动物学》(第4版),刘凌云,郑光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8。 植物学(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11102 课程名称:植物学 (一) 课程英文名称:BOTANY(I)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学时):48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植物学(一)》是高等师范教育生物学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植物学(一)》研究植物的细胞的类型和显微结构、植物的组织类型及特征,种子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它是植物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进化植物学等的基础。要求掌握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 教材和参考书目: 1、植物学,马炜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2、植物学(第二版)上册 陆时万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化学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11311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学时):64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普通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以及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生化变化和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使学生掌握食品原料中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性质;掌握食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和调节方式。 教材和参考书目: 1、《生物化学》(第三版),张洪渊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年. 2、《生物化学》(第三版)上、下册,王镜岩 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生物化学》(第七版),查锡良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21309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 课程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分(学时):64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科学。本课程主要介绍人体的各系统、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以及完成生理功能的机制。在学习的过程中,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尽可能地了解近年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掌握了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鉴别生理与病理状态。 教材和参考书目: 1、《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人体解剖生理学》,艾洪滨,科学出版社,2009年. 3、《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王玢、左明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微生物及免疫学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11415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及免疫学 课程英文名称:Microbiology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学时):48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微生物学及免疫学》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基因工程、生态分布、传染免疫以及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及微生物学在生物学发展中的应用。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学生今后能胜任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能在医药、商品检验和食品检验、动植物检疫检验等行业拓宽就业面,增强社会竞争力打下深厚的基础。 教材和参考书目: 1、《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2、《微生物学》,沈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3、《微生物学》,黄秀梨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07101211415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教学论 课程英文名称:Biology Teaching Methodology in High School 课程类别: 专业核心课 课程学分(学时):48 课程性质: 必修 课程考核方式及方法:考试(开卷) 课程功能、目标及主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分析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命题考试与评价以及国外教材和教学现状等内容。使学生初步具备分析教材、备课、上课、课程评价等基本教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教学研究能力。 本课程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见习中学课堂教学、观摩录像以及模拟训练,使学生增强科教兴国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材和参考书目: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一版,李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年8月。 (三)、主要专业实验 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微生物及免疫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等。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训与入学教育、教师语言能力训练、植物学野外实习、动物学野外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五)、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70.0学分 学历授予:修满规定学分(修满课程且成绩合格),授予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修满学分且符合学位授予标准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
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
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模块 |
公共必选课程 |
236 |
296 |
532 |
23.5 |
13.8% |
公共选修课程 |
216 |
32 |
248 |
15 |
8.8 % |
公共任选课程 |
128 |
0 |
128 |
8 |
4.7 % |
专业教育模块 |
专业主干课程 |
736 |
384 |
1120 |
58 |
34.1 % |
专业限选课程 |
104 |
32 |
136 |
8 |
4.4 % |
专业任选课程 |
232 |
176 |
464 |
16.0 |
9.7% |
教师教育模块 |
职业道德与素养 |
80 |
96 |
176 |
8 |
4.7% |
教育知识与应用 |
96 |
0 |
96 |
6 |
3.5% |
教学知识与能力 |
80 |
80 |
160 |
7.5 |
4.40% |
创新教育模块 |
必修环节 |
8 |
16 |
24 |
1 |
0.6% |
实践教学模块(含创新教育) |
实践教学环节 |
0 |
304 |
304 |
19 |
11.3% |
合计 |
1948 |
1400 |
3348 |
170 |
100% |
注: 表中选修课学时是根据说任选课程讲授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取的估计值,会因学生选课不同而略有浮动。实验与实践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3.2%,生物科学专业注重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