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详细说明 (一)、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食品科学和工程、食品分析与质量控制方面基本理论与技能,训练食品的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管理、食品工艺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能。重点掌握解决和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及国内食品标准与法规;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与管理的能力;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培育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动手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培养出的学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素质结构 (1)思想素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掌握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知识;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信仰;诚信做人、做事、做学问;具有协调配合的团队精神和能力。 (2)文化素质:具有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美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文、史、哲等)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外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强的现代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等。 (3)专业素质: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掌握各种食品(特别是发酵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原理、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具备食品安全评价与检测、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的知识和技能;了解食品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有理性的批判意识;具备一定的多学科交叉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 (4)身心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意识和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2、知识结构 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专业知识。 (1)工具性知识 能使用英语进行一般性交流,能阅读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英文文献,能初步撰写专业文章的外文摘要;掌握食品科学领域需要的各类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能较好地总结和归纳实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所做的工作;能撰写本专业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 (2)自然科学知识 掌握生物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哲学、社会学、文学、美学与艺术、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专业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基础知识、相关化学方面基础知识、微生物与发酵基本理论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掌握食品工艺基本理论与方法、食品质量检测与分析理论与方法;食品卫生与检验检疫;熟悉食品科学领域内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了解食品科学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3、能力结构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基本的资料搜集、文献检索能力,善于从不同的渠道搜集、检索信息; (2)应用知识的能力: 能熟练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具有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和选择能力;在综合类实习、实验中具有较强的独立设计、分析和调试设备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食品生产开发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测的实际问题。 (二)、专业主干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加工与贮藏原理、食品卫生与检验检疫等。 (三)、主要专业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分析实验、食品工艺学实验、酿酒工艺学实验、食品检验与检疫学实验。 (四)、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专业实践(一)、专业实践(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军训与入学教育、劳动、毕业论文(设计)。 (五)、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授予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可控制在3-6年。 毕业学分:163学分 学历授予:修满规定学分(修满课程且成绩合格),授予毕业证书。 学位授予:修满学分且符合学位授予标准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类别 |
讲授学时 |
实践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
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模块 |
公共必选课程 |
236 |
296 |
532 |
23.5 |
14.42% |
公共选修课程 |
186 |
62 |
248 |
15 |
9.2% |
公共任选课程 |
128 |
0 |
128 |
8 |
4.91% |
专业教育模块 |
专业主干课程 |
672 |
368 |
1040 |
53.5 |
32.82% |
专业限选课程 |
248 |
144 |
392 |
20 |
12.27% |
专业任选课程 |
240 |
32 |
272 |
16 |
9.82% |
创新教育模块 |
必修课 |
8 |
16 |
24 |
1 |
0.61% |
实践教学模块 |
实践教学环节 |
0 |
416 |
416 |
26 |
15.95% |
合计 |
1718 |
1334 |
3052 |
163 |
100% |
|